玉粽袭香千舸竞,艾叶黄酒可驱邪。骑父稚子香囊佩,粉俏媳妇把景撷。赛龙舟,插艾叶,香甜粽子来相凑。喝黄酒,佩香囊,五彩丝线身上挂。伴随着每年过端午节的热情,我们总是和亲人、朋友一起吃粽子,赛龙舟,插艾草,挂香包,栓五色丝线忙得不亦乐乎。各种端午佩饰更是倍受人们喜爱,与此同时也不忘对屈原,伍子胥,孝女曹娥表示深深的怀念。又是一年端午节,让我们一起从传统中去追寻节日。
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,应属西汉的“枭羹”。《史记》“武帝本纪”注引如淳言:“汉使东郡送枭,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。以恶鸟,故食之”。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,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。【详情】
南北朝时,端午又称为“沐兰节”,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。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,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,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,再粘贴艾叶於其上。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,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。【详情】
宋代以后,端午节许多风俗有了新变化。汉魏时以朱索、桃印施于门户,止恶气驱瘟避邪,而宋代却讲究贴天师符。陈元靓《岁时广记》引《岁时杂记》云:“端午,都人画天师像以卖。”【详情】
明清时期,端午风俗活动形式变化虽不大,但是规模却越来越盛。尤其南方龙舟竞渡,成为轰动一时的盛举。这种大规模龙舟竞渡夺标,经常引起争斗事件,所以常常由官府主持比赛,禁止两岸抛掷砖瓦及赛船之间举桨相斗。
【详情】
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,除了在端午节吃粽子之外,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,吃的也不尽相同。陕西的端午节继承了古老的传统,古风盎然,颇有情趣。陕西人过端午节一般从农历四月底开始,一直持续到五月五日。主要活动是送五毒肚兜、五彩缕、香荷包等,悬挂艾草,点雄黄酒,吃鸡蛋、粽子、油糕、麻花、臊子面等。
主管单位: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:延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
办公地址: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:0911-8073015 技术支持: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
京ICP备10031449号